证券要闻

基金新闻联播:又一批养老目标基金将开卖,华安基金股权变更

基金小伙伴好,今晚主要基金新闻有:

又一批养老目标基金进入发行期

岁末ETF市场再迎发行和推广热潮

基金公司布局ETF热情高竞争日趋激烈

股市延续震荡部分新基金逢低建仓

华安基金股权变更完成 国泰君安证券接手20%股权

以下是详细内容:

又一批养老目标基金进入发行期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首批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大部分已完成发行“首秀”,部分第二批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即将接档发行,多只养老目标基金进入同台竞技阶段。

为了积累明年一整个完整年度的业绩,多只养老目标基金年底陆续进入发行期,且募集结束日尽量赶在2018年12月底之前。

近日,新一批养老目标基金发布发售公告,此次新发行的养老目标基金多数是今年10月19日拿到批文的第二批养老目标基金。汇添富养老目标日期2030三年持有混合今日起公开发行,募集截止日为12 月 25 日。兴全安泰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混合基金也敲定12月24日发行期。

除此之外,第一批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中,易方达汇诚养老三年以及广发稳健养老目标一年等两只养老目标基金仍在发行期。富国鑫旺稳健养老一年、万家稳健养老、银华养老2035三年均在上周五顺利结束募集。

随着养老目标基金密集发行,拟任养老目标基金经理在券商、银行等各个销售渠道每天最少安排1场,最多安排2-3场路演。

“很多投资者都不了解养老目标基金,基金经理都得和投资者解释FOF的概念,养老目标基金的含义,这类和其他基金的不同之处,投资者大多在问风险等级,避税政策,适合什么年龄段的投资者等基础性的问题。”一位拟任基金经理在近期路演中感受到养老目标基金在投资者中的认知度仍待提升。

相比首发规模,基金公司也更关注养老目标基金的销售户数。“养老目标基金的购买户数代表这类基金的普及面,假设10只养老目标基金,每个基金的认购户数都能达到2万-3万户,相当于有30万客户买过这个产品,再继续发展,养老目标基金的总认购户数就能上百万。”上述基金经理如此分析。

“卖得较好的这只养老目标基金是一年锁定期,很多客户能够接受,并且锁定期较短的养老目标基金,债券仓位相对较高,类似理财产品等主要配置债券的低风险产品,银行客户接受度较高,其中一个客户认购了20万。部分三年锁定期的养老目标基金也会对客户进行推荐,客户大多数进行少量配置,人均购买金额在1-2万左右。”一位建设银行理财经理透露。

截至12月9日,已有包括华夏养老2040三年、中欧预见养老2035三年、泰达宏利泰和养老等6只养老目标基金正式成立,且5只已经开放日常申购及定投业务。

最近一只开放定投业务的是南方养老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该基金成立于11月6日,成立后不到10天,就已正式开通开放日常申购及定投业务,更早之前成立的华夏养老2040三年等养老目标基金早在11月初就已开通日常申购及定投,且多数养老目标基金的定投门槛均设定在1元,较低的申购及定投门槛都有利于向大众推广养老目标基金。

截至目前,多数已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均已积累一定浮盈,6只已经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52%,成立将近2个月的中欧预见养老2035三年成立以来收益率已经接近1%。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近期在第二届“养老金与投资”论坛上表示,按照个税递延养老政策一年期试点结束后将公募基金纳入投资范围的任务要求,证监会正在抓紧推进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个税递延养老账户投资公募基金业务的规则,并配套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二是加强产品储备,将养老目标基金及部分长期运作规范、投资风格清晰的公募基金纳入投资范围。

岁末ETF市场再迎发行和推广热潮

中国基金报记者 静波

ETF当仁不让成为今年市场的宠儿。记者发现,进入12月份,各类ETF产品发行热度不减。与此同时多家基金为抓住机会冲规模,积极营销存量多种ETF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市场ETF基金规模达到近6000亿元,较去年底增长近2300亿元,其中22只ETF基金规模实现翻倍。

进入12月份之后,ETF产品发行依然热度不减。12月3日平安基金旗下平安中证5-10年期国债活跃券ETF正式发行,产品跟踪中证平安5-10年期国债活跃券指数。 而近一年平安基金重点布局ETF产品受到市场热切关注。自2017年底起,平安基金分别布局沪深300ETF、沪深300指数增强、中证500ETF、MSCI低波ETF、MSCI-ETF、恒生国企ETF等多只产品。

截至三季度末,平安基金旗下共有8只ETF产品,包括5只ETF基金和3只ETF联接基金,总规模超过85亿元。“平安基金通过被动指数基金做大做强的战略已跃然纸上,未来这家公司规模突破万亿不是没有可能。”华南一家中型券商高管表示。

统计显示,目前正在发行的ETF基金共有11只,其中华安中证500行业ETF、方正富邦中证500ETF、南华中证杭州湾区ETF、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汇添富中国战略新兴产业ETF、华夏中证四川国改ETF等9只有望在年底前成立。

除发行新基金外,基金公司全力挖掘存量基金冲刺规模。近期多家基金根据市场热点适时宣传部分热点ETF产品。

易方达基金近期抓住证券保险阶段行情营销旗下的非银ETF基金。沪深300非银金融指数在10月19日触底以来,最高获得14.7%的涨幅。截至12月7日涨幅为10.8%,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5.3%的涨幅。

沪深300、创业板指、深证100、上证50等市场核心指数的相关ETF存量产品的营销也成为部分基金公司年底的工作重点。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内部人士称,深证100等相关指数当前估值已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后历史低点;目前估值不到2009年最高估值点的30%,具备较强的安全边际。目前向投资人推荐这类产品也是在市场低点培育投资人的好时机。

北京大型基金一位销售人士称,今年除证金、汇金、社保等机构外,保险、券商、信托以及境外投资机构成为申购ETF主力。从四季度起,随着ETF销售火爆,个人投资者对ETF的认同度开始增加,一些产品个人投资者申购量增速更高。

部分数据显示,外资占有相当比例的北上资金更加青睐财务稳健、业绩具有稳定预期,估值偏低的公司,他们今年已增持部分相关ETF指数。此外,上交所、深交所正在积极筹备沪深300ETF期权、深100ETF期权等新品种,部分ETF期权新品种有望于近期推出。相关期权推出将极大程度促进ETF的使用频率、从而提升相关ETF产品的流动性。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投资总监表示,被动性指数产品将是国内今后的主流产品之一。今年多家大中型基金已经将这一共识演变为现实,随着中国投资市场的成熟,风格明确的细分领域的ETF更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已认识到ETF产品的低成本优势和便捷性。可以确定的是,今后ETF产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基金公司布局ETF热情高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芬

2018年基金市场中的网红非ETF莫属,股市不断探底,机构客户和个人投资者不断对ETF青睐有加;尤其今年下半年以来,数只百亿规模的ETF相继成立,催热了低迷的基金市场。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全市场共成立32只ETF,成立只数已创国内ETF发展14年来之最,2018年可谓ETF大爆发的元年。

中国ETF发展近14年以来,2018年成为ETF发展最快的一年,产品成立只数为历年来之最。Wind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2009年分别成立4只ETF,2010年迎来ETF布局的快速发展,当年成立达11只;2013年ETF爆发性增长,当年成立达29只,仅次于2018年。2015至2017年,全市场每年ETF成立只数均不低于20只。2018年截至12月7日,全市场成立的ETF已增至32只。

与此同时,股市低迷的情况下,在存量ETF净申购激增、新发ETF百亿认购资金的驰援下,2018年ETF的规模高速增长。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底时,全市场ETF净值规模为3648.67亿元,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场近200只ETF最新净值规模达到5946.33亿元,较去年底增长62.97%。

从基金份额上看,ETF的扩张更为明显。截至11月底,ETF份额合计4692.48亿份,较去年底的2333.01亿份增加了2359.47亿份,总份额增幅已经翻倍。其中,非货币类ETF份额增加1261.67亿份,贡献了五成以上的份额增长。

今年ETF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场预期。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ETF规模大发展与震荡下行的A股密不可分,也进一步彰显投资者日趋成熟理性,买ETF避免个股踩雷的问题;同时MSCI、富时指数先后宣布纳入A股也利好ETF,纳入的个股绝大多数为ETF成分股。

对此,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监梁杏认为,一方面,ETF规模增长主要缘于机构的抄底需求,其中保险是增持ETF的主力军。随着市场连续下跌,机构认为A股已处于底部区间,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同时,个人投资者对ETF产品的认同度也在提升,部分产品中个人投资者的占比有一定的增加。另一方面,除了投资者在市场底部区域加大布局的因素外,ETF的火爆也包括其他一些触发因素,比如阿尔法获取的不稳定性。

ETF市场两极分化初显,资金向成立早、规模大的头部产品集中,不少主流ETF特别是宽基ETF获得了包括机构和个人在内的多路资金热烈追捧。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场内137只股票ETF交易额达48.34亿元,其中成交金额前三的ETF分别是50ETF、300ETF、创业板ETF,当日分别成交17.07亿元、6.24亿元、4.72亿元。

目前共有30家基金公司布局ETF,老牌基金公司ETF产品线丰富数量多,并有特色产品。南方、广发、易方达等每家有近20只ETF。华夏基金旗下是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旗下是易方达创业板ETF,南方基金拥有市场上最大的中证500ETF,华泰柏瑞拥有市场上最大、成交量最好的沪深300ETF。

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开始发力,竞争也越发激烈。在梁杏看来,由于布局ETF产品线在系统、人员等方面投入较大,门槛较高,如果综合考量投入产出比等因素,这一领域俨然已是红海市场。

股市延续震荡部分新基金逢低建仓

中国基金报记者 孙晓辉

在A股持续低位震荡、市场情绪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不少基金公司选择在好做不好发的时点布局,权益类基金品种逢低入市。值得一提的是,从基金净值表现看,部分新基金已开始建仓。

权益类基金品种正陆续入市。据Wind统计显示,在目前正在发行的100多只新基金中,有66只为权益类品种,其中主动权益类为39只,被动指数型为27只。另据统计显示,四季度以来,已有近80只权益类新基金成立,其中主动权益类达到50只,占比近65%。不过,从发行规模看,多数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规模普遍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从基金净值表现来看,部分成立时间稍早的新基金已快速建仓,相对而言,11月以来成立的新基金,除了被动指数型基金,净值变化普遍不大。

以成立于9月19日的前海开源价值成长为例,该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涨幅为5.22%,从净值表现来看,该基金自10月下旬以来净值开始出现明显变化,比如在11月2日上证指数上涨2.7%的情况下,该基金净值涨幅为2.6%;在12月3日上证指数上涨2.57%的情况下,该基金净值涨幅为1.99%,说明该基金的仓位已经较高。

成立于10月8日的中欧互通精选,成立以来的净值涨幅为-3.98%,该基金自10月9日以来净值便出现明显变化,近期跟市场指数表现更是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比如,12月3日在上证指数上涨2.57%的情况下,该基金净值涨幅为2.61%,说明该基金可能已有不小的仓位;

此外, 成立于9月份的华夏潜龙精选、汇添富沪港深优势精选、景顺长城量化先锋、长信内需成长、长信双利优选、易方达蓝筹精选等基金净值表现跟随市场波动明显,说明这些基金建仓速度较快。

在某绩优基金经理看来,目前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得到缓和,投资者情绪有望得以修复。加之现阶段国内投资环境较为平稳,前期受冲击较大的一些超跌行业有望迎来一波反弹机会。但从中期来看,反弹行情的持续性及反弹高度要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随着政策面对于市场的驱动作用递减,企业盈利下行的担忧将制约指数反弹高度。该基金经理表示,在市场行情尚未出现趋势性走势之前,依然会保持稳健的思路,并做好仓位控制。不过,该基金经理也表示,市场可能在当前底部区域震荡,挖掘结构性机会为主,主要考虑能够抗周期和逆周期的资产,更多的投资机会要到明年下半年。

也有擅长波段操作的风格积极型投资管理人尝试灵活把握可能出现的反弹机会。某成长型风格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可以选择具备高性价比优势的投资机会。在可能出现反弹行情的配置上,会重点关注景气度向上、有业绩改善预期或者政策重点支持的板块和个股,同时密切把握阶段性的主题投资机会。其中,产业龙头、优质公司仍是关注重点。不过,该基金经理也表示,短期外部环境好转有助于进一步修复风险偏好,但后续制约A股反弹高度的仍在于企业盈利。

此外,该基金经理表示,随着国内政策和中美贸易关系均在近期向有利方向转变,长期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等优势,叠加美联储“鹰转鸽”等因素影响的港股资产具备长期可战略性配置价值。

华安基金股权变更完成

国泰君安证券接手20%股权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12月7日,华安基金公告称,根据华安基金股东会第五十六次会议决议、第五十九次会议决议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8】2012号文核准,公司原股东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将各持有的本公司20%的股权分别转让给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此次股东变更完成后,国泰君安证券、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国泰君安投资分别持有华安基金20%股权。

这距离华安基金上一轮股权变更刚刚过去1年左右时间。2017年10月17日,华安基金公告称,公司原股东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将其持有的本公司2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是国泰君安证券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及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最终实控人均为上海国资委,相比上海国资委间接持有上海国际信托28.27%股权,上海国资委通过上海国际集团等控股参股公司最终持有上国投资产89.66%股权,此次股权转让,上海国资委对华安基金的参与程度进一步提升。

国泰君安证券收购华安基金股权始于2014年。当年10月14日,国泰君安发布公告称,为优化资产管理业务布局,国泰君安全资子公司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9日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摘牌受让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股权,并与转让方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

随后这一交易经过不少波折,由于当时国泰君安证券依旧控股国联安基金,受制于“一参一控”的要求,该笔交易一直未进入最终支付阶段。因逼近交易期限,2015年9月,国泰君安创新投曾在2015年9月向上海电气追加支付2980.6万元;2017年1月,国泰君安创新投再次追加支付2010万元。

2017年4月28日,国泰君安也将国联安的51%股权以10.45亿元转让给太平洋资产,为接手华安基金扫除障碍。随后,证监会核准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华安基金20%股权转让给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2017年10月中旬,华安基金正式完成股权变更。

此次国泰君安创新投转让华安基金股权给国泰君安证券,华安基金股权也从国泰君安证券全资子公司直接到国泰君安手中。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剔除ETF联接基金,华安基金管理基金107只,合计管理资产规模2763.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