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要闻

港交所一周内3家公司退市,都是细价股,清剿僵尸壳在行动

A股今天的表现大家都看到了,不只是盘面涨势喜人,就连大半年都不发朋友圈的好友突然冒出来一句,该加仓吗?买什么股?一切闻起来都是牛市的味道。相比而言,港股就比较理性了,今日收报28959.30点,涨幅0.5%,全天成交额逾1688亿港元。

目前A股和港股联动性加强,恒指也正在逼近29000点,但寄希望持有港股小市值股票尤其是细价股顺势涨一波的投资者要慎重考虑了,从近期港交所一周3家上市公司的除牌通告来看,说不准你手上的股票就被交易所告知要除牌退市了。

2家上市公司退市,还有1家也悬了

一周之内,港交所取消了两家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还有一家进入除牌程度第三阶段,也即最后一个阶段,来看具体情况。

根据港交所公告,2月14日上午9时起,中国光纤(代码:3777.HK)上市地位予以取消,理由则是:公司自2016年10月13日起暂停买卖,至今已经停牌超过两年,并在除牌程序的第三阶段,并未提交任何可行性的复牌建议。

Wind数据显示,公司退市前的总市值为15.01亿港元,股价0.7港元/股,也并未公布2016-2018年年报,截至2016年中报,公司营业收入7.75亿元,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权益)8088万元。

第二家被取消上市地位的公司为中国泰丰床品(代码:873.HK),港交所2月19日发布通告称,中国泰丰床品将于 2019年 2月21日上午9时起退市,被取消上市地位的理由同样因为停牌时间过长,该股自2015年2月26日起停牌,退市前总市值10.8亿港元,总股本10亿股,股价为1.08港元。

2月18日,华多利集团(代码“1139.HK”)被港交所宣布进入除牌程序第三阶段,主要因为公司并未有足够业务运作或资产的能力。目前公司还有最后六个月的期限提交可行的复牌建议,以证明其拥有足够业务运作能力。

时报君查阅公司近5年财报,营业收入长期低于5000万港元以下,净利润常年亏损,2013年至2017年度,净利润亏损分别为2343万元、1779万元、1585万元、1153万元、902万元,截至2018年中报,净利润亏损506万元。公司总市值2.04亿港元,股价0.238港元/股。

若接下来6个月华多利集团还未提交可行性复牌建议,公司将被取消上市地位。

而截至2019年1月31日,已有21家主板上市公司因为未能维持足够业务运作或资产能力而被港交所置于三个阶段除牌程序,港交所已向3家创业板公司发出拟除牌通知,已向46家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的主板公司以及6家连续停牌超过12个月的创业板公司发出警告,并将视乎个别停牌公司的具体情况随时开罚除牌通知。已获得上市委员会批准的除牌公司合计共有6家,其中主板公司4家,创业板2家。

时报君根据被取消上市地位以及被除牌的三只股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过去5年平均营业额少于5000万元,而且净利润为亏损。

2、 股价多为细价股,且总市值较小。

3、 停牌时间长,均超过2年。

清剿还在继续,23只个股停牌时间超过1000天

去年8月1日,港交所上市规则除牌框架修订版正式生效,修订后的上市新规对于这些常年停牌的个股可以立即除牌,港交所《上市规则》修订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新增一项除牌准则,发行人(上市公司)持续停牌18个月后,港交所可将其除牌;

二是在港交所刊发除牌通知后,发行人(上市公司)如未能在通知所指定的期间内恢复股份买卖,港交所有权将其除牌,或于适当情况下即时将发行人除牌;

三是删除第17项应用指引,即没有足够业务运作或资产的公司,将不再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除牌程序;

四是在生效日期前已停牌的上市公司可获得过渡安排,但持续停牌12个月或以上的公司,若未能在生效日期起计12个月内复牌则或会被除牌。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一共有86只港股上市公司停牌,其中停牌时长超过1000个自然日的有23只个股,停牌超过18个月的有40只个股。

停牌时长超过18个月的个股名单:

天然乳品停牌时间为2010年9月6日,公司在2016年底就已启动清盘,目前仍处于除牌程序第三阶段,去年6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收购一家目标公司,该目标公司为中国房地产发展商,根据收购事项将构成公司非常重大收购事项及涉及新上市申请之反向收购,但其复牌之路并不乐观。

港交所的清剿僵尸壳行动,影响细价股的生态

香港证监会年前发布了一份《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就交易所归管上市事宜的表现而做出的检讨报告》(以下简称“检讨报告”),港证监会的这份报告关键词就是“造壳上市”“借壳上市”。

检讨报告指出,媒体已经日益关注到透过首次上市制造空壳公司的情况,特别是在创业板(现称“GEM”)上,原因则是该板的上市门槛要求低,这些空壳公司上市后就会转手,根据港交所《首次公开招股指引信》中概述,具有“类似空壳”特质的公司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点:

1、 市值低

2、 仅勉强符合上市资格规定

3、 集资额与上市开支不合比例

4、 仅有贸易业务且客户集中度高

5、 绝大部分资产为流动资产的“轻资产”模式

6、 与母公司的业务划分过于表面,申请人的业务只是按照地区、产品组合或不同开发阶段等刻意从母公司业务划分出来

7、 在上市申请之前阶段几乎没有或无外来资金

如果上市申请人出现了上述某些“类似壳股”的特点,交易所将要求申请人及保荐人提交如下分析资料:

1. 所得款用途:具体的款项用途;未来战略及行业趋势及相关的商业理据。

2. 未来目标及战略:全面分析以证明其业务营运增长有关的策略计划。

3. 溢利及收益增长:如果申请人(a)曾经出现了溢利增长及收益下跌或偏低;及/或(b)将在上市后录得溢利增长下跌或偏低,应提交全面的分析以证明申请人的业务能力能够持续发展。

4. 潜在夕阳行业:如果处在夕阳行业或者业内市场前景下滑,申请人需证明其业务可行性,及有能力及资源调整其业务回应市场需求变化。且业务回报值得公司付出上市费用。

此外,港交所拟就上市公司发布核数师(会计事务师)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财务报表修订《上市规则》,香港交易所上市科主管戴翰林表示,财务报表附有核数师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说明财务报表可能有重大及广泛的失实陈述,公司必须停牌并解决核数师无法表示意见或发出否定意见的问题,以重新符合《上市规则》的要求及复牌,按《上市规则》的规定,联交所可以将连续停牌满18个月(GEM发行人:12个月)的主板发行人除牌。

香港某外资券商分析师向时报君表示,港交所的清剿僵尸壳行动将会影响整个细价股的生态,里面不仅仅涉及上市公司层面,还有投资者心态,炒壳的买家心态,以及贡献财技招数的投行心态都将受到影响。在最近外围情况缓和,股市回暖的背景下,这些细价股并没有跟随恒指的上涨而有所表现,就已经反映出港交所一系列清理老千股和僵尸股的动作正在改变港股市场生态。

时报君统计数据,根据总市值20亿港元以下,且股价低于1港元的合计共有1041只,其中有460只个股年初以来处于处于下跌趋势,占比44%,年初以来跌幅30%以上的有43只个股,其中CLASSIFIED GP年初以来跌幅71.12%,总市值1.49亿港元,荣丰集团亚洲跌幅69.44%,总市值1.89亿港元,股价0.33港元/股。

以下为跌幅30%以上的细价股名单: